<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光明日报:上海援疆教师米红林: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18-11-06浏览次数:366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3日

原文地址: https://s.cloud.gmw.cn/gmrb/c/2018-11-03/1194971.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援疆教师米红林: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2018-11-03 21:56 光明日报客户端 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马晓敏

石榴弯腰,大枣垂首。

春华秋实,南疆又到收获时节。

喀什大学金秋醉人,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任上海援疆喀什大学工作队党支部书记、挂职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的米红林副教授无心赏景,拎着硕大公文包步履匆匆。今天,他要去“收割”春天“种”下的理论力学课是否熟实,维族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了吗?

他心中装的是学生,装的是学院建设的大计:“南疆新时代的发展,乘势于国家‘一带一路’的铺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建设者,喀什又是其中的重要驿站,肩负中巴经济走廊国家级战略布局的起步。我深感自己肩负着培养南疆土木工程师教书肓人责任和为国家分担的政治任务。时不我待,唯有争分夺秒!”

引入坐班答疑制,教学生学会思考

“固定铰链支座的两个力方向一定沿x、y轴正方向吗?”

“不一定,我画成x、y方向也是假设的方向,结果求出是正值,实际力的方向就是我画的方向,如果结果是负值,说明实际力的方向与我画的相反。”

“两个圆柱铰链连接的杆件拆开后的作用力、反作用力怎么画呢?”

“如果一个杆件受力方向你画成向右、向上,则另一个杆件的受力画成向左、向下。”

……

学生举手如林,米红林应答如流。

在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米红林的理论力学答疑课,是气氛最为活跃、广受学生欢迎的“上海课”。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坐班答疑,米红林的想法很实在:“独有地理地貌的大新疆,基础建设太需要本土型规划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了,我愿竭尽全力,力尽所能,培养更多更适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青年才俊。”

靠着这种“立足全疆,放眼丝路”的求实眼光,嫁接上海市教委“激励制度”坐班答疑制度,南疆目前唯一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85%。

自2017年2月19日进疆以来,米红林做的工作可不少: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帮扶课程、师资和学科专业、助力喀大深度转型,探索出一条高等教育服务当地,人才属地培养、当地就业的有效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他把上海市教委“激励计划”坐班答疑制度搬到喀什大学,让新疆的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讨论,学会思考。

每周一20:30下课后,米红林匆匆吃几口饭后,就坐在办公室里等同学们了。21点到23点,是固定的晚间答疑时间,同学们会根据学号有秩序地来与米红林探讨学业上的困惑。

都说新疆学生上课纪律很好,却鲜少自己思考。可大学生需要的正是质疑和思考能力。怎么办?米红林果断地将上海市教委“激励计划”的坐班答疑制度引到“材料力学”课程中。他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了白天8节答疑课。来提问的同学越来越多,他又放弃休息,增加了每周一的晚间答疑。最令米红林感动的是,因出差耽搁了一次晚答疑,回到学校后,学习委员吐送古丽·阿布都克日木找到他,问:“晚间答疑还要补上吗?”米红林二话不说,马上安排当天晚上就按学号顺序通知5名学生来答疑。在答疑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思考和质疑,米红林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短板,进一步指导。

面对着这些如饥似渴般学习的同学们,米红林心里只有一个愿望: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民族学生,希望他们将来能学以致用,服务南疆土木工程事业,做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以上海市教委‘激励计划’作为抓手,将上海先进的教育制度引入新疆高校中,起到了人才援疆桥梁和纽带作用,即使将来援疆结束后,也能把这样好的制度、理念传递给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上海援疆喀什大学领队傅建勤对米红林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肯定,这更坚定了米红林的信心。

本学期,土木工程的学院专业教师已全部实行了晚上9:00-11:00在指定教室进行晚坐班答疑的制度,有效保障了学生辅导答疑的需求。

试点过程考核,引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

2017年7月初,上海市教委主任、时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陆靖在喀什大学看望米红林等援疆教师时指出:过程考核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017年9月,经喀什大学教务处批准和备案,米红林对自己任教的15-1民族班31名学生的“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过程考核试点工作。他根据“理论力学”课程及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设计了分阶段的过程考核方案。由传统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改为“考勤(10%)+平时作业(10%)+项目考核(10%)+阶段测验一(10%)+阶段测验二(10%)+期末考试(50%)”的全过程质量监测的课程考核体系,使民族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改革后,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减轻期末考试所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米红林介绍,“从实施过程和效果来看,由于出勤、作业都占总评成绩,不仅学生出勤率达到100%,作业质量也明显提高。”另外,米红林还设计了动手实践项目,通过给定题目、提供材料和限定时间,要求每名学生制作一个作品,根据外观和承载能力评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力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学兴趣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过程性考核,我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图尔洪江·米吉提同学告诉记者。

上海援疆喀什大学领队傅建勤对过程考核给予了充分肯定:“上海援疆教师就是要把上海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带到喀什大学,对受援地有实质性的帮助。”喀什大学教务处长郭玲鼓励学校的其他教师也实施过程考核,实现考核模式的多样化。本学期,经向教务处申请和备案,土木工程学院有九位专业教师开设了9门过程考核课程,其中“理论力学”等基础专业课程4门,“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5门,参与过程考核学生达502人次。

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助喀大转型发展

2017年

4月 3日

下午,“土木工程材料”校企合作课程启动仪式在喀大教务处会议室,邀请喀什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张军安作为外聘教师。仪式结束后,张军安老师给土木工程学院16-2班学生上了第一课。张老师讲的课,结合自己的工作徐徐展开,同学们不时鼓掌。下课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还围着张老师不断提问……

经过一学期的试点,外聘老师完成16课时,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课时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课程则由米红林完成。

6月 22日

在喀什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16-2班的同学们上了最后一节理论课,并现场观摩了一节实验演示课,校企合作课程圆满完成。覃晓桂同学说:“校企合作,由学校牵线搭桥,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有效促进了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帮助我们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的课程,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真是太有利了!”

以本次校企合作为契机,米红林还建立了一套校企合作课程规章制度,完善了“城乡建设集群”外聘教师程序、制订了“城乡建设集群”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为喀什大学今后进一步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为助力喀什大学转型发展,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我一直在思考着、摸索着、努力着。”米红林如是说。

兼任喀什大学城乡建设专业集群组长的米红林,还积极探索“政产学”协同育人机制。由他牵头,喀什大学主动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学校等单位合作,目前已与巴楚县人民政府、叶城县人民政府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签订了“政产学”“校校合作”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在巴楚县和叶城县分别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在上海援疆四县分指挥部的协助下,目前集群已有土木工程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共81在巴楚和叶城、泽普、莎车四县住建局、环保局、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完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目前,米红林还在积极筹建发展联盟,促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双赢,实现资源共享,把企业家请进课堂,促进教学相长,企业作为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满意的效果。

因为心中难以割舍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建设,难以割舍自己带教的喀什学生。今年8月,米红林老师一年半的援疆期满,在得到后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以及妻子马达元的支持后,他主动提出申请:延期一年半,继续留在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续写援疆新篇章。

最近,在成功承办“中巴经济走廊”国家倡议背景下的实验力学研讨会后,米红林正在日夜兼程地准备教育部对喀什大学的审核性评估工作、筹备“沪喀城乡建设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赴喀大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辅导报告……

“三年在人生中是一段短暂的时间,援疆岁月却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践行一项特殊的国家使命。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还能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建功立业、增长才干,这不仅是人生难得的机遇,更将令我终身受益!为把喀什大学建设成为南疆服务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应用型教育高地,为南疆培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人才,作为上海援疆教师,我愿倾尽全力、竭尽所能!”说起自己的教育援疆事业,米红林的语速还是那么快,信念依然那么坚定。

相关链接:

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根据南疆对土木人才急需的现状,由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什大学共建,也得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持续帮扶。学院目前拥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1名学生。首届34名毕业生,全部落实了就业岗位,70%在新疆就业,其中10余名同学留在南疆就业。

喀什大学“城乡建设专业”集群,是喀什大学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而确立的六大集群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工科集群。集群以土木工程专业为核心,协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环境科学与工程,涉及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个学院。

(光明融媒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马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