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文汇报:“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上海应技大举办萱草文化节,感召学子不忘母校培育之情、父母养育之恩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19-06-14浏览次数:1091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文汇报  2019年06月5日

原文地址: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190605/268255.html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上海应技大举办萱草文化节,感召学子不忘母校培育之情、父母养育之恩

2019-06-05 15:56:56 作者:朱颖婕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这两天正值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年一度的“萱草文化节”,走进校园后,沿途尽是盛开的萱草花,叶子葱绿,花朵缤纷,美不胜收。

萱草发源于中国,其花似百合,叶似兰花,花叶秀美,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关于萱草的文化记载,最早始于《诗经》。《诗经·卫风·伯兮》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

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萱草又不仅仅是一种花卉。

唐代以后认为,居室东房后部的“北堂”是家中主妇盥洗的地方,每当游子远行之前,他们会先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忧,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萱室”。可以说,萱草表达了深沉的母爱和游子的感恩之情,蕴含了忘忧、慈母、宜男等文化寓意,是名副其实的“母亲花”,更承载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家风意蕴。后来,萱草这个意象大量出现于诗词、绘画乃至瓷器之中。

掀开历史的藤蔓,包括陶潜、曹植、苏东坡在内的不少文人墨客曾以萱草作为表达内心体验的题材,其中赞美萱草、歌颂母亲、颂扬母爱的诗词居多。

比如,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此处表达的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义;

又比如,元朝诗人王冕曾写过一首《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全诗表达的则是作者对慈母的深情思念。

萱草品种繁多,观赏价值高,抗性强、管理粗放,位于国际公认的三大多年生花卉,即萱草、玉簪、鸢尾之首。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如今正广泛用于公园绿地、道路绿化、花镜建造、美丽乡村建设、家庭园艺、生态观光及水土保持等领域。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对于萱草的研究已长达12年,目前这里是全国培育萱草品种最多的地方。据悉,学校已与行业20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而校内实习基地(植物园)占地面积60亩,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温室,集教学实习、科研展示、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创意功能为一体。2007年以来,学校引进、收集和选育的优良品种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已收集了600余份萱草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获得200余个新品系,其中有20余个被相关机构认定为新品种,为企业培育新品种十余个。

萱草的花期一般在每年的6至7月,这也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间,为了感召学生不忘母校培育之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焕发出强大的报国情怀,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2017年起特别将萱草的文化内涵与毕业感恩励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萱草文化节”,目前这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校园文化品牌。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