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劳动报:上海“中本贯通”为何越来越热门

不用高考7年直达本科 高分考生日益增多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19-06-16浏览次数:913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劳动报  2019年06月13日

原文地址: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41/node2151/20190614/n76893/n76899/u1ai45313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中本贯通”为何越来越热门

不用高考7年直达本科 高分考生日益增多

2019/6/13 21:41:08 作者:劳动报记者 郭娜


明天,上海市7.2万名中考生将走进考场,直面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在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学只要达到公办普通高中分数线,不必参加高考就有望成为一名准大学生,这就是上海从2014年起试点的中本贯通升学路径。

  从最初招生人数的120人到2018年的1500余人,从最初的5所学校试点的3个专业到2019年的30多所学校的58个专业,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高分考生也屡见不鲜。中本贯通为什么越来越吸引考生和家长?

  直达本科

  中本贯通热起来了

  “对于我们这种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报中本贯通最稳妥。”李女士的儿子正在读初三,在中考填志愿之前,全家讨论了许久。“中本贯通提前锁定专业,不用高考,7年就拿到本科学历。读高中,就是考进区重点,苦三年,考到什么样的大学还是未知数。”李女士说:“现在社会,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男孩子会门技术,以后找工作更有竞争力。”最终,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前提下,李女士的儿子报了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年后,通过转段考试后,将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在上海,抱着和李女士一家差不多想法的家庭越来越多。

  2014年,上海有5所学校参与首批中本贯通试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两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第一年开设时,校园开放日那天来了980个学生家长咨询。”作为首批试点学校之一的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立刚还清楚地记得当天的场景。“现在来咨询的家长和同学没那么多了,都懂中本贯通是怎么回事,参与的学校和专业也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了。”

  根据市教委公布的2019年中招政策,本市新增6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和26个中高贯通试点专业,并根据新增专业点的数量和社会需求,合理安排中本贯通和中高贯通招生规模,其中,中本贯通招生规模保持基本稳定,中高贯通招生规模较2018年略有增长。

  学校和专业多了,招生人数至2018年已经达到1500余人,中本贯通更好考了吗?事实上,并没有。

  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历年发布的中本贯通分数线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办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线(中本贯通参照公办普通高中分数线)分别为495分、477分、446分;以上海工业技术学校为例,这三年机械工程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44分、524.5分、534分。

  收获挺大

  高分生弃重点进中职

  3年前,马旭峰成了“网红”。590分的中考成绩,本可以进入到市示范性高中,却进入了上海工业技术学校这样一所中职学校,这个选择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这三年我觉得很踏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

  马旭峰最近在忙期末考试,3年前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现在他又将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转段考试,进入第二工业大学继续学习。“我们班同学学习都挺用功的,这三年学业安排也很充实。”在职校都学点什么?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立刚说:“德国很多工程师都是既懂技术,又懂工艺,还会自己动手操作改进。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来看,这类既有技能又懂技术、既会操作加工还会创造性改造的人才,单靠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都无法独立培养。”王立刚认为,探索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据了解,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等基础学科,学校还安排了机械基础、机制基础、制图、测绘等多种专业课程。“我们还增强了岗位实践环节,知识、技能并重。”

  “我和同学们都考出了数控铣床中级证书。”除此以外,马旭峰还考出了普通车工初级证、3D打印初级和高级证和大学计算机证。马旭峰还忙着参加比赛,在“一带一路暨金砖五国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二届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决赛中拿到了三等奖。

  在马旭峰的中学同学正忙着刷题冲刺高考时,他在机床上实践。因为有着7年一体化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他显得更从容和笃定。

  7年学习

  每步都有规划和指导

  “我闺蜜高考也考到我们学校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二学生小郑在虹口区读初中,2014年参加中考,她是他们班唯一一个报考中本贯通的。“那时候中本贯通是新出来的,没人敢报。我虽然成绩不错,但是身体不太好,我们区高考压力很大,综合考量下来,我就填了志愿。”经过三年学习,她顺利转段到应技大,而和小郑当时成绩差不多的闺蜜,也通过高考进入到应技大,算殊途同归,但又不一样。小郑说,三年中职学习,让她提前感受大学生活,在专业学习上,也要比高考生更深入。更关键的是,7年的一体化培养方案,让她的每一步都有规划和指导。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本贯通项目负责人姜超老师告诉劳动报记者,目前该校已经和7所中职学校“结对子”,6个中本贯通专业,已经有两届转段成功的学生在读。“我们为这些同学量身定做了一套培养体系,应技大和7所中职从一年级开始,两个学校的老师一起教研、出教材,为7年的培养做好合理安排。”

  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除了转段考作为门槛,应技大还建立了监控考,及时跟踪他们的学习质量,以便调整方案。

  “通识课程上,我们也是和中职联合制定的,比如英语做了个七年的连贯计划,学生转段进来,大一就要参加四级考试。”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中本贯通项目负责人李宁老师表示,在专业课设计上,学校我们成立了联合教研组,先在中职阶段夯实基础,等到了本科就加深理论。李宁老师说,对于中本的学生,数控铣床中级资格证书是转段必备证书,等他们到大学之后,就可以考高级证书。“高级证书有专业学习时间要求,高考生在四年内很难将中高级都考出来,但是中本贯通的学生就可以。他们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更扎实。”有了高级证书出去就业,将是一块非常好的敲门砖。

  “我们机械工程一共四个班,其中一个是卓越班,全国招生,有的地区招生分数线要达到一本线。我们做过比较,中本贯通班级各方面的成绩,仅次于卓越班。”李宁老师说。

  课程挑战

  不是简单理论+操作

  “中本贯通不是传统本科学科课程体系与操作技能训练的简单相加。”李宁老师表示,在课程设计方面,尤其要加强一体化核心课程建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学校还是按照高中的思路、模式、标准去施教,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学生前三年的学业压力很重,但中职阶段符合学生年龄的文化素质又稍显不足,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美学、艺术修养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应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申城已经有74%的中职校有贯通专业,贯通专业点占专业总数的35%,每年贯通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6%,已初步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的培养体系,并已考虑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试点。此外,今年还试点推进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建设,希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

  培养更多“李斌”、“徐小平”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海职业教育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