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青春上海NEW-24小时青年报:这群大学生,想用漫画留住上海工业的根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19-08-31浏览次数:514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青春上海NEW-24小时青年报 2019年08月15日

原文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19/08/15/15658522821181868914.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这群大学生,想用漫画留住上海工业的根

来源:青春上海NEW-24小时青年报 2019-08-15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在上海,你去过杨树浦水厂、上海船厂吗?上海的工业印记,又了解多少?

这个暑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知行求索实践团队花了两周时间,走访了上海30余处工业旧址,寻根工业印记。

除了调研报告外,一本《上海工业人物志》漫画也正在绘制中,这群大学生,想用漫画留住工业的根。


 输入  两周走访30余处工业旧址

“工业”是上应大学子的标签,这支实践团队近20人来自化工、材料、制药、电气、机械等各种应用技术专业。6月份,他们就定下了“工业印记寻根”的主题,因为他们觉得,工业这条路可谓艰难险阻,但却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这既是寻上海的工业历史之根,也是寻专业之根,明专业之志。

前期,成员们在图书馆检索工业史书籍,在档案馆搜索有用信息,在讨论室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却发现这个主题并不容易,“太难了,城区工厂旧址大都改建,文字记载太过简略。”队长王浩洋感叹。

这名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将团队分了组,花了两周时间,走访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杨树浦水厂、杨树浦电厂、正广和汽水厂、江南制造总局等30余处工业旧址。

拥有百年工业文明的杨树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不宽的一条路上,有前身为中国第一家华商创办的造纸企业——上海机器造纸局的上海天章记录纸厂的遗址;它附近的上海船厂的旧厂房爬满绿藤,墙体斑驳;位于附近的瑞镕船厂旧址,以船厂原有油罐作为入口标志,已改建为船厂公园。

亲身感受了上海船厂爬满青藤的旧厂房,看到展出的老照片,王浩洋深感属于它们的时代已经远去,但看到屹立江边的高大烟囱,船坞船排,又觉得百年造船的精神依然还在。

在参观完民族实业家荣宗敬先生的故居后,计算机专业的王欢被这位“面粉大王”“面纱大王”为民族工业所做的巨大贡献感动,“这是我们的行业先驱留给我们的记忆,这应该是我们要奋斗的路。”


 输出  手绘漫画赋予工业偶像新颜

社会实践,除了撰写调研报告外,还能以什么形式呈现?团队负责老师周赟表示,他们原本想在实践中找寻老工人,口述工业史,但在操作中发现,寻找老工人并非易事。其次想通过走访发现上海工厂与红色革命的联系,却发现大部分工厂的档案资料有限,不少只能查到旧址。

生物工程专业的陈子非提出了漫画工业偶像,这名工科生从小的爱好就是绘画,“起初萌生画漫画的念头是希望团队项目在成果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后来经过讨论,决定给上海的工业科学家们画一册漫画集,整理出一册《上海工业人物志》。”

截至目前,陈子非已经用水彩颜料手绘了钱学森、贝季瑶、殷之文、王应睐、陈騊声、苏元复等11位工业科学家。

由于其中多半是化学家,她想从衣着、动作、不同的建筑体现每个人的特点。于是,这些科学家穿上了西服、实验服、衬衣、中山装等不同服饰,拿着烧瓶、举着教鞭、捧着书本,动作各不相同。她还查找了每个人的科学贡献和社会贡献,与上海的联系,画出了属于每个人的标志性建筑。

“其实一开始设计的形象比较严肃,缺乏趣味性,我们改了好几次,才有了如今的形象。”

指导老师周赟说,团队最终打算绘制50位左右,每个人除了有人物形象外,还会配有500-800字的小传记,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本《上海工业人物志》,“就想用最有吸引力的方式,来认识普及上海的工业偶像。”


 ═ 队员收获 ═

@王浩洋:

我觉得,从走访到漫画绘制,是我们从认知、践行到传播、创新的过程,也对上海近代的工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理解,从中获取与专业素养发展有关的养分。

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生,很多成员的专业发展方向也与工业相契合,对上海工业印记寻根也是对于自身发展的寻根与拓新,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学习宣传工业文化,自我成长。

@陈子非:

在绘制漫画前,我们都查询了大量资料,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过程中,我们真正去思考了科学家的贡献和成就,对他们做的一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触动。

就呈现形式而言,漫画是通过画面传递信息,通过漫画还原科学家形象,可以让更多青少年接受新知,有兴趣去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