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学习强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紧扣“三个聚焦”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850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学习强国 2019年11月19日

原文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72040139906279604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紧扣“三个聚焦”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019年11月19日 作者:吕客 来源:学习强国

作为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地方本科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紧扣“应用为魂”,将学问做在大地上,聚焦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聚焦技术创造创新与转化,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用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效诠释着地方高校的初心和使命,交出主题教育和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聚焦学科专业建设,主动对接经济发展需求

高水平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面向行业需要,始终将学科专业聚焦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

学校顺应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主动对接上海“美丽健康”产业、“上海制造”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优化面向行业的多科性学科专业布局,构建了“香料香精化妆品和绿色化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和“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三大学科群。

同时,通过设置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和实施现有专业的内涵改造两条途径,着力打造了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支撑体系,更加凸显培养行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促进了教育链与产业链更加有效的衔接。

以学校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科为例,该学科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香料香精学科,培养了国内80%以上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该学科下的“芳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代表了当今我国纳米科技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

香料香精学科响应国家“美丽中国”战略和上海打造国际“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设,着力推进“三大部署”:一是与上海奉贤区政府合作建设东方美谷研究院,为美谷及园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站式的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积极支撑上海奉贤区政府打造中国化妆品之都;二是成立国际化妆品学院,培养化妆品领域集学术、技术、艺术和话术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人才;三是成立中欧香料香精及化妆品技术创新中心,聘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等国际顶级专家学者参与建设,树立地方高校产学研国际化合作典范,着力打造引领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龙头支撑作用。”

三位一体,共聚合力打造应用型高校发展与改革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奋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国际大都市贡献着上应智慧和上应力量。

聚焦应用人才培养,打造培育“大国工匠”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扎根基层、勇担责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为己任,围绕“爱科技ASciT”(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未来工程师的9大核心能力素养)的养成,提出了具有“厚德精技”特质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战略。

立足“厚德”,学校致力于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高水平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结合,将人文精神与明德修养、工程师文化与职业素养、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涵养等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开设了《中国智造》《美丽中国》等中国系列课程;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开设了《中国古代技术》《“一带一路”车文同轨》《景观物语 草木关情》等综合素养课程,深化打造了集“意识形态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匠精神培育”为一体的全员、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作为唯一的“应用技术”类高校,学校入选了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改革领航高校”;聚焦聚力新时代重点领域和重大命题研究,获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

立足“精技”,学校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从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素质特征和培养需求出发,构建了由“核心技术+相关技术”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例如,学校相继与上海建工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产业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推动成立VR/AR产教融合协作组及VR教育创新中心,创新“机械+”“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把新工科建设落实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施工图”中。

聚焦技术创造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围绕国家三大攻坚战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学校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注重社会服务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了一批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加速了科研技术成果的“落地生根”。

污染防治作为国家三大攻坚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动作为,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发的土壤淋洗技术具有修复周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作为示范技术成功应用于普陀区桃浦镇“智创城”核心区等地的土壤修复,并与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共建,大力推进自贸区新片区排污许可证核发。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针对目前医药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治理难度较大的技术难题,开发了特殊的耐盐菌种及其配套使用工艺,实施成本仅为常规工艺的30至50%,为化工等高污染行业废水的治理开辟了一条没有二次污染的新途径。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展示“上应方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盛产褐煤,但这种煤的高效利用一度被认为是世界难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印尼某集团签订研发合同,成功开发了适用于该国褐煤的高效提质利用技术;同时,学校轨道交通学院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协同,与老挝等国在高铁技术方面开展创新国际合作。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理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领的LED光源革新让LED灯泡大放异彩,仅做LED光源研发已经拥有30多个专利,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现代效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撑。针对香兰素这一全球使用量最大的合成香料产品,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香兰素绿色生产产业链,获中国轻工总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发明奖,在其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建成了华东地区全球规模最大的香兰素连续化生产车间。

这样的例子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还有很多,在国家和上海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学校用人才和科技服务创新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走在了应用型高校的前列。

当前,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深入推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表示,学校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把主题教育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以党的建设作为衡量事业发展的基准点,以勇做应用型高校排头兵的使命感和担当,立足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做好‘大文章’,奋力在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楫争先的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铿锵有力的“上应足迹”。

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刘彦纬 陆红 周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