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解放日报:老师的形象与互动都考虑到了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20-02-25浏览次数:313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解放日报 2020年02月12日 06版 

查看该版:

原文地址: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2020-02-12/getArticle.htm?id=287791



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沪上高校进入在线教学“备课”阶段 

老师的形象与互动都考虑到了 

2020年02月12日 06: 上海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彭德倩

9日下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近代史纲要教师姜超的微信瞬间收到40多个好友申请,全是学生。原来,同学们刚刚收到通知,开学后这门课将实行在线教学,按照校内规定,每门在线教学课程均需有师生交流群作为平台,确保课外沟通无死角。不一会儿,所有选课的85名学生已全部进群。

根据教育部要求,疫情期间高校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

在线教学如何实施?在沪高校怎样准备,又面临哪些挑战?

为授课老师建大群

记者采访发现,沪上高校均已进入“备课”阶段,一个共同点是首先摸底,了解学生在家的软硬件条件、合适接收哪种形式的在线课程。

“我们有3万多在校本科生,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下学期一共要开3000多门课。”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黄一如说,在为绝大多数学生准备统一课程以外,也需考虑无法通过超星、zoom等主流在线课程平台参与学习的同学,必要时,微信群也可以成为线上课堂。同时,所有课程上课时间与线下正常上课无差别,以免造成混乱。

课程内容方面,同济大学此前储备有200多门自制线上资源。此外,对于教育部提供的精品在线课程,各学院进行选择与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些已有的视频课程,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是: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必须一起看视频,这样可以核对自己的教案及教学目标,拾遗补缺。

“目前,老师们已在课程建设中。”他的手机上有个教师大群,群成员均为给本科生上课的老师,还有几位线上授课平台的技术人员,不断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同济大学按照课程要求“全新构建”,上海大学是另一种情况。“上大是三学期制,现在正好处在冬季学期,已经上了6周,正常过年以后再上4周的课,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已经定好了。”教务处处长彭章友说,这就要求在线教育在内容上必须与之前衔接。

据了解,该校从今年大年初三已未雨绸缪,着手网络课程的完善。一条原则是所有课程对于难点、关键点,老师必须专门录制视频讲解。庆幸的是,此前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校已为每一门课都定制了“网络空间”,统一格式,教师可以将线下课件上传。这些构成了目前全部课程上线的“底子”。

相较于讨论度较高的“直播”形式,校方也鼓励老师采用易于同学点播、自学的录制视频方式。“因为上课学生人数多,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服务器承压能力、网络速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彭章友说,“我们有个大群,400多位老师在里面,上万条讨论就是关于这个课怎么建怎么上的。”业内专家不约而同指出,此次线上授课的紧急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倒逼。

在线教学不是一播了之

有意思的是,在许多论坛上,针对在线教学,学生还没怎么反应,大学老师们倒是疑问多多,问题包括“在家直播上课的话,需要洗头穿套装吗?”“看不到学生的眼睛怎么办?”等等。

第一个问题不用担心,目前主流的直播授课平台上,可以设置老师“卡大头”,即只露出脸,穿什么看不出来;还有一种形式是在屏幕上看得到板书、PPT,以及听得到老师的声音,老师不用露脸。

另一个问题其实问到了全面在线授课的关键——过去,看着学生的眼睛和即时反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听了没、听进去多少、掌握了多少,各种反馈都是实时的,而隔着网络怎么办?这既是老师们的担忧,也是教学管理者需要思考的。

对此,上海大学的方案是每周留出若干节互动课,专供师生通过文字等形式交流。同时,网络教学详细管理办法已在酝酿中,课程教育质量控制、对教师的评估,质量考核等均进行指标化管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姜超,也是该校教务处副主任,他介绍,对于“在线教学”的质量把控,学校要求避免三个“不……了之”:不能把授课课件扔给学生一扔了之,不能推荐学生看精品课程一看了之,不能光顾自己直播一播了之。一方面,即使是选择了教育部提供的精品课程作为授课内容视频,老师依然要在备课时完成“校本化”改造;另一方面,以两周为一个基本教学单元,两周组织一次作业测验,考核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情况。而在线课程独有的数据记录、学生投票等方式,也将帮助学院、学校的督导更为完善。

上海大学教授叶志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爱课程网主任吴博,以及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原社会发展组组长傅建勤则建议: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要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可以科学高效地使用好教育部公开的两万多门精品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策划者、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其次才是课程的知识传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