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中新网:国内培育萱草品种最多 沪高校举办萱草文化节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20-06-17浏览次数:417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中新网上海 2020年06月13日

原文地址:http://www.sh.chinanews.com/kjjy/2020-06-13/77147.shtml


国内培育萱草品种最多 沪高校举办萱草文化节

2020年06月13日 18:0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3日电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6月13日,走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满目皆是盛开的萱草花,2020中国上海萱草文化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这里拉开帷幕,现场800多个品种的萱花竞相绽放,与全国十几个分会场的萱草花交相辉映,成为瞩目的焦点。

中国萱草大王选育出萱草新品系300余个

2000年出版的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记载全球萱草属约15种,我国产11种,是世界上萱草原始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萱草属植物的发源地。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则是国内培育萱草品种最多的地方,基于该校萱草新品种科研团队二十余年来的科研成果和推广应用经验,目前拥有中国最丰富的萱草种质资源,有萱草新株系数万个,每年生产杂交后代1~3万株,几乎囊括了现代萱草所有类型,资源多样性突出。

有“中国萱草大王”之称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上海高校智库“美丽中国与生态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志国领衔的萱草育种团队,自1999年以来,就致力于萱草文化挖掘、种质资源收集、杂交育种及其景观应用推广,累计创制新种质1000余份,已在国际登录机构登录21个新品种,国内新品种认证30余个,包括小花品种“Baby”系列和大花品种“荷花”系列,并在极早花及大花、常绿新品种选育方向获得突破。

科研团队利用生理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筛选了一批耐旱、耐盐、耐涝和常绿萱草种质,鉴定了多个关键基因功能,并通过研发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获得多个转基因萱草株系。“同时,在应用方面我们开发了—萱草饮料、萱草酒、萱草面膜等萱草系列衍生产品,具有抗抑郁功效的萱草茶已经上市。”张志国说。

重塑萱草中华母亲花文化意象

萱草“蕙洁兰芳”,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应用价值很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先秦开始被称为“忘忧草”,大约在三国时期,又称为“宜男草”,而唐朝以后,萱草在民间种植已十分普遍,南北各地均有,并且又多了一个“母亲花”的称呼。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行》“萱草生堂前,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首次将萱草与母亲联系起来,至有宋一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种萱孝母”和“种萱祝寿”的诗词。不仅诗歌如此,古代绘画作品中,这样的主题也很常见,比如明代画家陈淳绘《萱草寿石图》并题诗“幽花倚石开,花好石亦秀。为沾雨露深,颜色晚逾茂。愿母如花石,同好复同寿。”为自己的母亲祝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是慈母的象征,成为文人墨客所咏颂的主题,唐宋时期尤为鼎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认为,近代以来萱草母亲意象的式微,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失落密切相关。学校充分利用学科特色优势,将萱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机结合,围绕传承孝道、感恩母爱,开展了一系列毕业季感念师恩、感恩母校、报恩父母、报效祖国等校内外活动。

  “我们每年6月通过举办萱草文化节系列活动,与学校已连续举办11届的中华母亲节相结合,把萱草文化建设与复兴中华孝道文化、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弘扬中华孝文化精华,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成为传统萱草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郭庆松说。
  为了使萱草花期与中华母亲节的时间相吻合,张志国研发团队在多年萱草新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实现育种突破,育成在四月上中旬开花的萱草极早开花新品系,同时延长萱草的观赏期20天以上,其花期比知名的“金娃娃”萱草早了近一个月。

  推动萱草产业经济发展

  “在通过科研改良,提高萱草观赏价值的同时,需要通过文化符号的重建,推动其食用与消费。萱花品种的科研开发与文化研究,可以带动萱草的种植与产业发展,为黄花菜产业发展提供科研与文化动力。”上海应用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说,学校积极支持兄弟单位展开合作育种,推进我国自主萱草育种事业稳步前进,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产学研互动,探索地域经济发展与高校科学研发、文化建设联动的多方位发力。

  柯勤飞介绍,目前育出的萱草新品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培育大量新品种的基础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研团队经过地区试验,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秀品种,与全国20余家科研单位展开萱草育种合作,在云南弥勒、浙江金华、河南鄢陵、山东东营、上海崇明等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多处种苗繁育基地,合作建设种苗基地300余亩,为萱草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通过科技援滇方式,云南相关企业已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引进100多个萱草品种,初步建成了萱草专类园,还利用杂交技术,合作选育出10个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合作的“云南省张志国专家工作站”成为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食用和药用花卉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如从萱草中提取色素,或开发出保健食品,打造一条覆盖育种、生态、旅游、食用等领域的萱草产业链。

  科研团队与上海奉贤区绿容局合作建设40多亩地的萱草种质资源圃,还与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合作,打造了面积约为33亩的国内首家萱草专类园——母亲花文化园,栽种了100多个种类的萱草,引导村民参与萱草种植,发展萱草花卉产业,研发萱草饮食和文创产品,打造萱草主题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百姓通过萱草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

  据了解,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迄今举办四届“萱草文化节”,今年首次走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向全国辐射,十几个分会场中包括山西大同和黄花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全国黄花菜产量60%以上的湖南衡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