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青春上海:一次悉心聆听她决定要去西部,如今她背上行囊奔赴新疆

发布者:投稿(校园快讯)发布时间:2020-07-25浏览次数:794

  


本文信息:

原文来自:青春上海 2020年07月16日

原文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07/16/15948975611022062540.html


一次悉心聆听她决定要去西部,如今她背上行囊奔赴新疆

2020-07-16 来源:青春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王欣雨 记者 刘昕璐

2020特殊毕业季收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张维悦本周也正式搬离寝室告别校园。很快,她就将重整行装,奔赴西部,成为大学生西部计划中的一名援疆志愿者。

这个勇敢坚强的女孩说,要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在南疆辽阔的土地上不断努力,积极付出,闪闪发亮。

她说,自己与西部的结缘,缘于一次悉心聆听,最终她决定参与其中、投入其中。

 成长  在大学发掘了终生爱好——摄影 

校党委宣传部助理、校橄榄球队经理、连续七个学期获得校综合奖学金……这是毕业时这个山西女孩的“成绩单”,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来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张维悦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尝试着独自一人生活。这四年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她独立取舍与决断的能力,也帮助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女孩。

张维悦很庆幸能身处一个温柔和谐的校园环境,遇到一群热心友善的同学朋友。学习一直是她四年校园生活中最为重视的那个部分。

与此同时,大学生活同样使她发掘了能够陪伴终生的爱好——摄影。在一节摄影选修课的启蒙与体验中,张维悦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逐渐不满足于每周一节课的频率,而将其带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学校的“一线摄影师”。她也在这个领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由此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交际圈。

“大学是改变我一生的地方。”这句郑重而诚恳的话语背后,铺陈了张维悦成长的轨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学习经历,才让她更有信心,更有决心,更具热忱地踏上前往西部的道路。

 结缘  聆听学姐分享坚定了信念 

真正将西部、援疆带进张维悦的视野并刻进她心底的契机,是2018年一次“西部计划志愿者回访”的会议。当时,已经有摄影特长多她作为学校党委宣传部的摄影助理前去参与拍摄。

张维悦至今记得,当时有一位从西藏回来的学姐在分享自己的志愿经历时,描述了西藏广袤无垠的地貌与辽阔清澈的风景,也提到了当地稀少的人烟与不怎么好的卫生条件。

听那位学姐说,西部很大,没亲身去过的人都不能想象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广阔;听他们回忆起由于西藏海拔较高,刚去的时候整夜睡不着觉,医疗水平也落后,但来自当地人民善良淳朴的关心却治愈了身体的不适,带来了温暖。

学长学姐分享的内容许多都是张维悦曾经的知识盲区,新的帷幕拉开,展现了祖国边疆那片陌生却又如此令人向往的大好河山,在她面前第一次勾画出了一幅生动的西部图画。

因为陌生,所以饱含期待与神往;也因为了解,所以更坚定了前行的信念。在得知了更多有关祖国西部的现状与需求后,张维悦由衷敬佩他们志愿精神,也从那一刻起默默下定决心,要在未来投身西部,并在大四时参与了选拔与面试。

在回忆面试时的场景时,张维悦表示,当时与她一起参与面试的有许多优秀的同学,甚至有人在SCI中发表过论文,所以当时的她内心十分紧张。但好在,面对教官提出的对于西部地区的看法,对于前往那里就业的规划等问题时,她依旧坚定地将对于西部的热忱,对于支援行动成熟而坚定的想法、情感都好好传达了出来。如今能够得偿所愿,成功结缘,她说一定会把握这个机会,不遗余力地投入西部建设,在其中发光发热。

“我一直坚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决心前往西部开展支援工作前,张维悦曾经想过要成为一个老师,在校期间也在海湾小学教授过硬笔书法课,参加学校“爱心辅导班”的项目。她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人一生,也因此,在此次西部计划中,她选择“基础教育”服务岗位。最终,她被分配到初中部。

选择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张维悦说,在她印象里,新疆的一些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南疆的部分乡镇,“所以我想,去那边应该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期盼  姐妹都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畏苦、畏难的思想,从未出现在张维悦的脑海与内心中。她坚定地表示:“无论哪个地区,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我不觉得南疆和上海有什么不同,祖国哪里最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张维悦还开心地说,她的双胞胎姐姐今年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同样在日后决心走上教育事业的道路,这样异曲同工的巧合让姐妹两人不禁戏称“也许在血脉中就都有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7月下旬,张维悦就将正式启程。收拾行李之余,她正在大量阅读关于新疆的基本概况和人文地理,希望自己抵达后可以第一时间融入当地,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规划着未来的工作方向与自己的力所能及之处。由于大学专业是生态学,而南疆那边沙地多,在未来的日常工作之余,她还希望能够用在母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向当地孩子们普及生态保护以及土壤治理的常识。

作为摄影爱好者,她还要带上自己的相机一同赶赴西部,用照片记录当地的人文历史,进一步宣传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也会把我的所见所闻告诉当地的孩子,鼓励他们勤勉的学习,用知识走出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陪伴家人也是她在临行前的重要一课。虽然有点心疼女儿,但父母支持她的决定,认同去西部服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希望自己不要忘记当下自己的执着,遇到什么困难都记住现在的勇敢。永远向上,保持热爱,尽可能帮助他人。”这是张维悦留给未来自己的一份期许与承诺。

▎对话 ▎

用青春和热血回报祖国

记者:对于自己能参与西部建设,成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自己有什么感想?

张维悦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很荣幸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见证和参与祖国的发展。参加西部计划,不仅是参与西部建设,促进西部发展,也希望为西部地区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文化融合和民族大团结。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同时,习总书记提及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你如何理解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张维悦:在抗疫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勇敢,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强大凝聚力,还有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祖国母亲在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我们,同样,我们也要用青春和热血回报祖国、建设祖国。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王欣雨 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