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上观新闻】郭庆松:想起总书记一年前掷地有声的这番话:“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

发布者:吕客发布时间:2020-10-15浏览次数:121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庆松
  时间:2020-10-02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96145&from=timeline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在全国人民共庆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不禁回想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在于我们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而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人民也迎来了从忍饥挨饿到温饱不足再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在于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领导全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经过千锤百炼、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植根中国大地、经过实践检验、承载初心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在于我们历经太多太多的磨难,怀揣太多太多的憧憬,蓄积太多太多的能量,积攒太多太多的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从容化解我们遇到的各种阻力压力、自信应对我们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民族百年未有之大考中考出属于我们的好成绩,“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中国的昨天,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中国的明天,同样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
  “五大建设”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
  新中国71年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甚至流血牺牲创造出来的,“五大建设”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
  经济上突飞猛进。1952年中国GDP总量仅为679亿元,2019年突破99万亿元,后者为前者的1458倍;1978年中国GDP仅相当于世界经济的1.1%和美国经济的4.6%,2019年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占比超过16%,相当于美国经济的60%以上。
  政治上民主高效。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确保各种权力的行使在横向职能分工和纵向职责分工中实现了很好的统合效应和融合功能。“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方政治体制下的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低效和尴尬。
  文化上繁荣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精神在新中国的创立、巩固、发展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社会上稳定有序。在71年的时间里我们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生态文明上逐步改善。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逐步建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开发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上尽量少走弯路、履行保护修复职责,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初步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新中国71年支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和重要保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外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们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服务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同170多个国家建交,全面加入了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了100多对伙伴关系;自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助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自我革命同样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积极成效: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以高度历史自觉性修正自己的错误和失误,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十三五”发展成就凸显亮点
  “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集中地体现在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几代中国人用生命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条道路是解决中国问题、福泽中华民族、感召世界共识、启示人类前行的大道正道。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探索和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铸就了过去71年的辉煌历程,而且必然在当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创造中熠熠生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强国之路: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一条复兴之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一条自信之路: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是一条幸福之路: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这是一条正义之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是一条开放之路:“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进博会、服贸会各国客商云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这是任何力量所无法撼动的。
  “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还表现在我们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创造的“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这些发展成就铸就了我们今天的无比自信,也奠定了我们明天的坚实基础。
  以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主要领域发展为例,经济实力上以GDP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等为标志,意味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水平又迈出坚实一步;经济结构上以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等为标志,意味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上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等为标志,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人民生活上以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和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7.3岁等为标志,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普遍增强;对外开放上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9年达31.54万亿元并位居世界第一、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海南成为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港、201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1381亿美元并再创历史新高等为标志,意味着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构建。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等,这些都意味着“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这些发展成就的取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同舟共济、砥砺前行的结果,这也是任何力量所无法撼动的。
  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勇气战胜前行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
  “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根植于“四个自信”。道路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始终坚持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始终坚持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开创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通过战胜艰难困苦、谱写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和奋斗史而奋斗出来的人民共识、民族共识和国家共识;是在开创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通过正确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达成的人民共识、民族共识和国家共识;是在开创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伴随着真理与谬误的斗争而坚持出来的人民共识、民族共识和国家共识。这次抗击疫情所产生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丰富了“四个自信”的内涵。“四个自信”契合中国整体转型升级、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强劲的动力,确保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这是任何力量所不可能撼动的。
  我们必须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是未来中国发展进步面临的基本格局,也是我们谋划明天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词是“复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词是“变局”,中国的“复兴”面临着世界“变局”,这就意味着我们遇到的阻力压力会越来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会越来越多,世界“变局”影响着中国的“复兴”,这是中国发展进程无法回避的挑战,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这是对中国明天发展情势的理智判断和清醒认识,也是我们谋划未来、推进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但是,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集聚了昂扬的斗争精神,练就了过硬的斗争本领,具备了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有能力、有勇气战胜前行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在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中锤炼自己,有着同一切困难斗争到底的气概,有着自力更生实现复兴的决心,有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走过峥嵘岁月的新中国,不管国内发展如何艰难,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对内改革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大,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会改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变、道路不会偏、力度不会减,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追求不会改变。“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也是任何力量所不可能撼动的。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