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我校主办“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就——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

发布者:郭东波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184

  11月26日,由我校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就——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召开,校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庆松作学术致辞,校党委副书记陈海瑾主持开幕式。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卓越访问教授、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社会科学报》社长、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段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我校特聘教授孙力,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国娟教授出席。上海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探索与争鸣》《思想政治课研究》《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等期刊主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研讨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作研讨会总结发言。

  郭庆松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长在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孕育在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当中,汲取了中国古人价值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又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向世人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我们能够成功推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现代化。它不仅为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探索切实可行的现代化发展实践道路,而且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独特的中国智慧和宝贵的中国经验,具有世界意义。

  《文汇报》理论部主任杨逸淇主持研讨会第一阶段主题发言。冯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陈锡喜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主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刘同舫围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共同富裕”,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段钢围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基础”主题,提出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曲折发展和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伦理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孙力围绕“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要注意‘三不’”主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谱系。

  第二阶段交流发言由《思想理论教育》副主编曹宁华主持,孙力点评。李国娟深入阐释了团结奋斗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我校马院曹峰旗教授阐述了生态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之源。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探讨了推进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强调党的自我革命的意识形态意义。我校马院余绪鹏副教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两个行’的逻辑阐释。

  第三阶段交流发言由《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曹景文主持,《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点评。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坤如教授阐释了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我校马院孙瑛辉副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文明的集成式创造。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速继明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模式。我校马院教师王国英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意蕴的。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