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学校举办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发布者:吕客发布时间:2022-12-07浏览次数:56

  12月3日至4日,由我校和英国RWS公司共同主办的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暨SIT-RWS“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结业仪式举行。校长柯勤飞出席并致开幕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瑛致闭幕辞。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副局长黄友义、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柴明熲、上海科技翻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胡开宝出席并致辞。

  来自英国RWS公司专家及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知名高校学者齐聚云端,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翻译技术和人才培养体系,共谋翻译技术创新发展,共话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论坛共有主旨报告11场,通过CATTI译路通、语服视频号、小鹅通、TTV译直播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总量近10万人次。

  柯勤飞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和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了我校外国语学院以“外语应用导向,翻译技术赋能”为特色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打造精通翻译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扩大语言服务的应用范围,为上海城市发展、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所贡献的上应智慧和力量。

  柯勤飞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新形势、新要求为我们加快翻译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历史机遇,培养造就更多的精通翻译技术、善于理解传播当代中国的语言服务人才正当其时。希望专家学者携手推动翻译人才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启翻译教育的新征程。

  黄友义在致辞中表示,“翻译+技术”是未来翻译专业硕士的发展方向,是区别于“翻译+法律”“翻译+传播”,实现外语学科更快发展的差异化定位。柴明熲指出,产教融合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行业特色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特定行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多元需求。胡开宝围绕技术变革、研究范式更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更替三个视角,提出外语学科应借助新技术的东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

  王瑛祝贺老师们顺利通过“双师型”教师培训结业,她表示,SIT-RWS“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是学校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开创校企深度合作的又一新的尝试。希望各位老师锤炼育人能力,努力肩负起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光荣使命,更好地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大责任。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特邀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杨俊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蓝红军、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屈文生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副院长韩子满主持。英国RWS公司中国区销售副总裁孙经华、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复旦大学陶友兰教授、同济大学李梅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肖维青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徐彬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复合型翻译技术人才发展趋势、英语技术写作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机器翻译素养、MT+PE等颠覆性技术如何助力图书翻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机遇挑战和前景等前沿问题作了精彩报告。

  本次论坛在全国翻译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近10万观众的翻译技术粉丝群体,收获4万人次点赞。外国语学院院长潘智丹作论坛总结发言,感谢莅临本次论坛的21位重量级嘉宾和专家带来的头脑风暴,为学校培养AI时代的高水平外语应用人才献计献策,也为学校进一步“借技跃升”“传译中国”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外国语学院将以外语应用为导向,探索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努力开拓翻译教育的新局面。

  论坛还举行了SIT-RWS“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结业仪式。RWS公司代表宣读了结业教师名单,并作培训总结发言,外国语学院教师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将培训所得应用于课程改革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中的体验,表示将通过翻译技术教学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懂翻译技术跃升为爱翻译技术。  

  本次论坛得到今日头条、翻译学习共同体、Trados、CATTI中心、语言服务行业等公众号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网站的大力支持。

文/图: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