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柯勤飞对话青年教师,共叙育才发展

发布者:吕客发布时间:2023-05-14浏览次数:10

  倾听青年教师心声,了解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5月12日,校长柯勤飞与50余位近年来新引进的“青椒”们面对面畅谈育人感悟、共叙创新发展。广大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和团队建设中的收获与感悟,并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校党委副书记陈海瑾主持座谈会。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参会。

  作为一所以应用技术见长的应用创新型高校,如何践行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青年教师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让科研反哺教学?座谈中,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刘敏给出了答案,“离开科研的教学必将缺乏活力和生机,必须将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教学的源头活水,将科研作为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徐晗不无感触地谈到:“作为一名公共英语基础课的教师,只有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专业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发挥课程的育人效应。”

  柯勤飞指出,“卓越的应用创新型大学需要回应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充分挖掘创新成果的育人属性,将前沿创新成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广大青年教师围绕“厚德”“精技”两个关键点,聚焦未来工程师关键能力,深入开展“爱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涌现出全国“最美大学生”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广大青年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成长。

  如果说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生存之本,那么科技创新则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柯勤飞强调,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势必要深谙“创新”的门道,聚焦“四个面向”,围绕重大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以及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特别是“卡脖子”技术问题展开攻关。

  上海市晨光学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理学院和化工学院青年教师胡蓉蓉与熊力堃,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生态学院青年教师范敏分别围绕应用基础研究和服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话题交流了各自的体会,他们一致认为“青年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的科研审美和品味,做更加有品质、有深度、有维度的工作。”

  一篇篇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一项项高含金量的科技奖项、一个个高质量的技术发明专利……青年教师们瞄准行业发展前沿,把学科发展热点作为奋力奔跑的新赛道、把敢啃技术攻关“硬骨头”作为自身锤炼的“磨刀石”,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担当起了更大责任。

  谈到人才发展,柯勤飞形象地指出,“人才好比是种子,要让他们落地生根、破茧而出,构筑稳固的人才基本盘,就要在服务保障和激励关怀上精耕细作。”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校聘教授和副教授,以及校聘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制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构建起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有力支撑体系。

  上海市扬帆计划获得者、机械学院青年教师陈晓轶,香化学部青年教师黄鑫与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市扬帆计划获得者、化工学院青年教师王宸宸表示正是这一人才激励体制机制的受益者。在“功能性芳香新材料与应用团队”“绿色能源化学工程”等上海市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加持下,青年教师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全面彰显了践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担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年教师是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学校将会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青年教师发展,拿出更多真招实招培育人才,助力广大青年教师厚德精技、砥砺前行,在上应大这个大家庭里绽放精彩,创造出自己和学校更美好的未来。

文:校长办公室/图: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