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热点排行
上月来稿量
计算机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3
宣传部 291 研究生部 248
学生工作部 119 城建学院 98
机械学院 43 理学院 77
外国语学院 75 人文学院 73
经管学院 60 教务处 56
化工学院 55 团委 51
科学技术处 46 电气学院 43
计算机学院 42 材料学院 41

学校举行2023年智能可穿戴材料前沿论坛

发布者:吕客发布时间:2023-11-22浏览次数:542

  11月19日,2023年智能可穿戴材料前沿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办、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上海市新材料协会协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秘书长何扣宝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朱美芳视频致辞。

  汪小帆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可穿戴材料是支撑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等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智能可穿戴材料的高水平原始创新,需要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作用,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希望以此次智能可穿戴材料前沿论坛为契机,与来宾一道共话学科前沿发展话题,共同为推动我国智能可穿戴材料行业的飞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朱美芳表示,智能可穿戴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迅速,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需要在加快新材料创新和工艺产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何扣宝希望论坛的举办能够助力我国智能穿戴设备材料行业不断加强在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我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聚焦“智能创新 材料引航”主题,多角度展开了交流活动。

  东华大学潘绍武研究员介绍了基于灵敏度可调控的可拉伸应变传感器,以实现肌电信号和心电信号等电生理信号的有效采集。香港理工大学王训该教授围绕智能可穿戴材料发展中的挑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智能织物“穿”和“戴”的区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二维结构范德华晶体InSe的超常室温塑性,提出材料变形因子来获得无机塑性热电材料的设计思路。新加坡国立大学欧阳建勇教授介绍了在高导电性、高拉伸性和自粘导电聚合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示了它们在检测心电图、肌电图和脑电图中的应用前景。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围绕先进纤维材料在智能穿戴设备上的应用及在相关健康管理平台上的产业化进行了分享。复旦大学梁子骐教授介绍了协同增强聚合物材料电导率与塞贝克系数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阐述了制备n-型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的新方法。天津工业大学林童教授以“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压电与声电转换性能研究”为主题,分享了电纺纳米纤维膜在声电转换领域的研究进展。南洋理工大学魏磊教授提出,在热拉纤维成型的过程中应用直接压印的工艺,实现具有微纳结构表面的功能纤维的大规模制备,展示了该工艺的良好前景。

  东华大学王连军教授从推进器件的可穿戴化为目标,介绍了团队工作,如热电纤维织物及离子型热电器件,多维度地探索了热电领域的前沿课题。苏州大学方剑教授展示了纺织工程与智能纱线技术在多功能纱线制造方面的成功应用,为可穿戴设备的集成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见解。我校材料学院院长杜永教授围绕柔性热电材料的制备工艺,分享了3D打印、丝网印刷、真空抽滤等路线中的影响因素。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陈志刚教授全面概述了热电材料和器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柔性热电器件在温度控制、低品位热能回收、CPU制冷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校在智能可穿戴材料领域中拥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已连续两届主办智能可穿戴材料前沿论坛。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推动该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材料学院/图: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