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三年磨一剑” 坚持结硕果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9-14浏览次数:597

     今年我校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丰收,共计16项获批,其中包括12项青年项目和4项面上项目。项目数和总经额都比去年大幅增长。这既是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再上台阶的体现,也是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不懈努力的见证。

    我校面上项目中,有一项堪称是“三年磨一剑”,这就是材料学院陈建斌老师申报的《高锰汽车用钢冶金热力学行为及过程数学模拟研究》项目。近日,陈老师怀着喜悦的心情回顾了他申报成功的艰难历程。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般花落名校或普通高校的特别优秀的博士教授等;作为一个“三无”教师(无博士学位、无教授身份,无名校依托),陈建斌老师的申报能够成功,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当然这过程充满艰难曲折。
    陈老师的科研之路十余年前即已开始。当初条件不好,在无经费、无法进行实验研究,以及实验设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开始将精力投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冶金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冶金过程有关计算的基本程序,将部分体会编写成讲稿、校内讲义,并不断完善。2007年恰逢出版社征集教材的机会,他的“冶金过程数值模拟基础”本科规划教材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他还与宝钢、东北大学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并出了成果,且在2006德国的第五届欧洲氧气炼钢讨论会上宣读该论文。
    在科研工作不断取得一些成果的情况下,陈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开始向它发起冲击。正如他清楚自己的实力有限一样,申报过程最终持续了三年。在“愈挫愈奋”中,他最终收获了硕果。
    谈到“三年磨一剑”的体会时,陈老师认为:首先要十分重视基金文本的撰写。如他第一次申报是在2008年底开始撰写基金申请书,历时三月九易其稿,但无经验的他由于犯了最低级的错误没有进入专家评审。2010年初开始第二次申报,重新查询资料并补充材料,又是历时三月,五易其稿。结果被毙,但获得了宝贵的专家意见。2011年初倔强的他第三次申报,根据以往专家意见六易其稿,补充了2010年带本科生进行的有关研究方法探索的结果,增加了尚未发表的论文的部分结果,终于成功。
    其次他认为要有研究基础,对于我们这样的非名牌学校更是如此。没有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期科研基础,是不可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他的第三次申请标书中增加了尚未发表的部分研究结果,包括研究方法探索实验的照片。申请的成功与这些研究基础有很大关系。各评审专家都对这一点给予了肯定。实际上,个人的任何科研经历都是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基础,通往成功路上的基石。没有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期科研基础,是不可能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的。因此,不要不屑一顾自己的任何一个科研经历与成果,任何一个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课题都值得去做,哪怕它现在很不显眼。
    第三,要有SCI论文,至少要有英文论文。这次研究团队成员发表的多篇SCI论文,也应该是这次能中标的重要原因。精心组织研究团队能大大提高命中率。毕竟评审专家不知道每个申请者的能力,标书上写得再创新、再闪光,评审专家仍然会有疑惑,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非重点学校。大量的SCI论文能直接体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现在的年轻教师英文基础都不错,更应该敢于去写英文论文、敢于去投SCI。
    第四,参考文献引用要尽量新,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研究领域,要有大量的、最新的文献引用。文献太少不行,太老则会给人造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不明的印象。
    第五,重视并正面来理解评审专家的意见。每一次申请,无论能否审批,必定得到中肯的专家意见,并按照专家的意见加以改进。陈老师第二次申请失败后,就按照对专家意见的正面理解,带着学生,在材料学院实验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探索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部分研究,在2011年的标书中大大充实了研究基础方面的内容,终于获得了评审通过。
    第六,经常到各种论坛认真研究他人标书,特别是获得批准的标书。“小木虫”(http://emuch.net/bbs/)和“零点花园”(http://www.soudoc.com/bbs/ index.php)都设有专门的“基金申请交流”板块,从中可以了解基金申请、评审等各方面的有用信息,对标书的撰写是十分有帮助的。标书的创新性提炼、研究的技术路线等都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第七,正确对待国家基金申请。毕竟国家基金命中率,高的也就是百分之二十,未中的还是绝大多数,而且影响基金命中的因素很多,也并不是完全靠标书就能决定的。但无论如何,对科研的坚持应该是永恒的!
    陈老师特别指出,最大的体会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学校的动员、鼓励和督促,造成了一个浓厚的全体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人人想着科研水平再提高一级,人人敢于申报、争着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当前我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迅猛、教学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成就巨大,我校已有许多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科研项目,不少的科研团队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结出累累硕果。聚焦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校园网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的专访报道。(宣传部 郭东坡)